任见:后山记+后山再记--嵩岳后山的文旅价值

任见:后山记+后山再记--嵩岳后山的文旅价值

任见:后山记【原创】

天室中岳,造化钟灵,景色毓秀。北麓乃至襟怀洛川,人烟稠密、物产富饶,自古及今,文明起源其间,“五都”③荟于其畔,洛水、黄河为“轴”,动力辐射辽远。帝后皇家,祭拜封禅“天室”,起行必自“洛川”。“河图洛书”④所出,建坛沉璧所祀,俱由中岳俯瞰、呵护,史载、传说,绵延世间。

后山洛川,形为河谷,实则华夏文化“高脊”,西达关中大塬,东至郑汴阔野,上下数千载历史,古今一文化长链。奴隶制部落逐步集中,夏商周接力兴旺发展,秦汉大一统,各方合与散,历史湍流,诡异变幻,朝代更迭,人事翻转,后山洛川,终为核心所守、精神原乡,思想枝叶生机盎然,理念花朵争奇斗艳。一代又一代先贤,睿智思考、闪烁灵感、燃烧激情、传播理念,使后山洛川远播声名,亿万斯年,光彩斐然。

“后山”可能偶有沉默,然中岳文旅持续不减,斗转星移,风月循环,总会择时复苏,启动新颖开端。博物体验、户外探险、儿童研学、地质生态观览……洞察未来,更新观念,珍惜天时地利,开掘厚重积淀,分明主次、骋目高远、重点突破、多层筑建,驾驭世道风口,隆升文化后山。

后山佛光⑤,地灵人杰,西达任窑、车李,东连堂沟、脑山⑥,头颈胸腹指洛川,大鹏起而翱翔,展现宏伟风范。

_________________

注释:

①阳翟(dí),远古都邑,在今河南禹州。

②阳城,远古都邑,在今河南登封。

③五都,夏、商、东周、汉魏、隋唐首都。

④河图洛书,传说古代黄河、洛水流域的两幅神秘数字图案。

⑤佛光,佛光峪,在 今河南偃师。

⑥脑山,脑袋山,与任窑、车李、堂沟均为佛光峪中的地名。

任见:后山再记【原创】

郑州西南、洛阳东南,中岳嵩山北麓,有片神奇的岭地,其如大鹏展翅,气势浑然,振人心扉。这片大鹏山岭区域,西东远展的宏大双翅分量均衡,西连任窑、车李方向,东经堂沟至脑袋山,头颈胸腹明显,由西口孜指向伊水洛水平原。

斯地即为中岳之“后山”,南倚嵩山诸峰,北瞰“伊、洛、河”川。

“伊、洛、河”川,是一道河谷,却又是华夏文化的“高脊”所在。这条“高脊”,西达关中塬上,东至郑汴阔野,上下数千载历史,古今一文化链条。

自古以来,少室是神秘的“天室”,中岳也是历代统治者祭拜上天的封禅对象。闻名的“洛汭”就是少室脚下伊水、洛水和黄河的交汇处,是华夏文明起源中的“河图洛书”出处、帝王们建坛沉璧祭祀祈福的地方,标志着中岳后山、嵩山北麓的古典文化在华夏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。

嵩山北麓乃至脚下川区,自远古时代起,就是人烟稠密、物产富饶的地方,“五都”荟于洛畔便是最好的证明。以地利观之,嵩山位于天下之中,造化钟灵,景色毓秀,从历史上看,北麓以洛水、黄河为“轴”的长长的川区,西至关中,东达开封,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集中区间,又是向外辐射的动力地域。自从奴隶制社会的中原部落逐步集中,到夏商周部族的兴旺发展,从秦汉大一统的创建,到其后漫长的华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确立,“后山”地域都有不可替代的源头和核心地位。

历史湍流,诡异变幻,朝代更迭,人事翻转,“后山”襟怀的洛水川区,始终是人们的精神原乡,思想的枝叶生机盎然,理念的花朵争奇斗艳。一代又一代先贤,以睿智的思考、闪烁的灵感、燃烧的激情、渊博的学识,使这片神奇的地域愈来愈远播声名,光彩斐然。

中岳嵩山的文旅热潮,早已形成,持续不减,但中心和重心似乎全在南麓的中岳庙和少室的少林寺,“后山”文史黄金区域,自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冠名和建设以来,尚未得到应有的开发响应,仅有“驴友”们坚持多年的自发坚持的攀登探险。后山先生协同文旅规划团队,多番踏勘中岳“后山”,认为处于郑洛两大城市间的佛光峪,地灵人杰,文化旅游产业基础雄厚,拥有极为可观的集中优势与发展前景。

佛光峪文化体验游、地质生态游、户外探险游、儿童研学游等厚重积淀和发展红利,科学开发,优化资源,大有可为。其地的动植物丰度和农业生产经验的历史长度,新奇特农产品的开发和协同未来文旅趋势的“在地性”销售,乃至嵩山中草药蕴藏的开发和中医药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,亦必定大有成就。

伊、洛、河,千百春秋,载来无数“经典”,嵩山,亿万斯年,树立和飘扬的尤是文化大纛,瞩目高远、主次分明、重点突破、多层筑建的智慧策划,当会驾驭风口,启动大鹏展翅翱翔,开创“中岳后山”新的文化征程。

~~

任见,另署后山,理科出身,早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,主要作品有《西欧史传》(6卷)《帝都传奇》(10卷),《牡丹传奇》(10卷),《刘禹锡传》,《白居易传》,《曹操传》(陆版+湾版),《丝路密码》(2卷,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),《洛阳往事》等逾百种。

任见:伊洛血脉悠远--原题:伊洛两水一川,古今偃师礼赞

任见:嵩岳后山访谈--中岳后山偃师南岭行记之五

任见:三川宝地偃师--原题:深藏河洛川区,历史文化偃师

任见:嵩岳后山行记--原题:偃师南部山区,博物文旅宝地

任见:珍贵的“两京古道”历史文旅链条

任见:在河之洲-洛阳孟津黄河之滨文化探源之一

任见:认识“洛神”艺术形象

任见:藏在武则天心中的两个男性

任见:“李杜相会”——李白与杜甫的“洛阳会”

任见:认识隋唐洛阳城和上阳宫

任见:大唐一朝两种植物甚是奇妙-《大唐上阳》163

任见:武皇后生命中的第三个男性-《大唐上阳》162

任见:李皇上视察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像工程

任见:李治饶了小太监惊驾之罪-《大唐上阳》160

任见:李皇上在洛阳离宫居然发挥超常-《大唐上阳》159

任见:武照将碍事的李治支向洛阳-《大唐上阳》158

任见:武照跟妖师为李皇上涂绿漆-《大唐上阳》157

任见:武照如何鉴定妖师的“思春”药粒?

任见:品读古希腊历史三书

任见: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(b)

任见: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(a)

任见:唐朝工部呈报皇上的龙门卢舍那造像图样

任见: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的规划设计报告

洛生门——孝敬皇帝李弘的人生悲剧

公主恨——高阳公主李漱的情感悲剧

谜底,奇异的“中国内地作家”标注

任见:增光嵩山的贤相姚崇

任见:古都洛阳的历史名宴

任见:叹惋莫高窟,功过王圆箓

任见:洛阳莫愁【原创】

任见:隋炀帝与南北大运河【原创】

任见:高风亮节说绿篁

任见:花香鸟语雅韵长

任见:嵩山精神【原创】

任见:后山记【原创】

任见:武则天贬牡丹【原创】

任见:直奔“终点”,焉能不短?【原创】

任见:孔丘“入周问礼”的谜底【原创】

任见:商统治者迁徙不休原因何在?

任见:“三川”宝地,古今偃师【原创】

任见:在河之洲【原创】

任见:宓妃甄后,翩跹洛神【原创】

任见:隋唐皇城天街,洛阳古都风采

注:任见先生2016年与2017年在北京时应邀出席多种论坛,如央视和北京社科院的国家核心文化建设论坛,清华大学的……道路论坛,北师大博士集群的历史文旅论坛等,在历史文旅论坛上,任见先生举例洛阳的历史文旅建设,主张选择隋唐为建设重点。之后不久,有人作出这张图片,叫做“振兴洛阳历史文旅”歌谣。

发布于:河南省